【来自驻村一线的讲述】米晓健:打造特色产业,让村民端稳“致富碗”!

2022-11-14 12:18
二维码




记者 | 郜敏

视频制作 | 杨春治


立冬过后,天气转寒,传统农业逐渐进入“冬歇期”。北辰区双口镇郝堡村“花田火球”火龙果种植基地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半人多高的植株上挂着丰硕的果实,八座种植大棚里满是慕名前来采摘的游客。“这种天气下能在温室里摘到火龙果很有意思,既可以让孩子看看火龙果是怎么长的,还能吃到新鲜火龙果,而且这儿的火龙果特别甜,口感很好。”带着孩子来采摘的游客刘女士说。

在种植基地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和种植户交流的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办公室驻郝堡村第一书记米晓健。“火龙果种植基地是我们村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依托智能化种植设施,来自南方的火龙果在北方也能很好生长,每年从5月开始挂果,平均45天就可以采摘,售价也比较高,特别适合发展特色采摘游。”米晓健告诉记者。

图片

2021年10月,米晓健来到郝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后,他马上进入角色,第一时间调研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到村民尤其是五保户和低保户家中了解情况,和他们唠家常,建立户情档案。通过调研走访,结合郝堡村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

图片

米晓健(左一)到村民家中走访

“郝堡村的基础是农业。想发展,还得在土地上做文章。” 米晓健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坐在一起商讨,得出了一致结论:“走特色农业与乡村康养休闲游结合的发展之路。”

早些年,郝堡村最著名的水果是雪花梨。这是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优质农产品,个大、皮薄、汁多、无渣,糖分高,成熟后洁白如雪。但近年来,雪花梨在农业设施老化、自然采收受时节限制、成熟期短、仓储保鲜条件差等方面的劣势逐渐显露。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郝堡村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产业振兴的“发力点”,引进了火龙果种植项目,建设智能化种植大棚,打造了集种植采摘、休闲娱乐、体验加工为一体的火龙果种植基地。

“市场上大部分火龙果产自南方,为保证运输途中的新鲜程度,一般都是选择七八成熟的果实进行采摘,不像我们这儿,都是十成熟,当天采摘,当天卖完,在口感、水分和甜度上都要好很多,非常受欢迎,售价比市场价还要高一些。”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建党一边热情招呼着游客,一边向记者介绍。

今年初,米晓健协调规划部门为种植基地新划定1.5亩的配套设施用地,用于农耕体验和农事研学,丰富游客采摘体验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供了便利条件。“作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火龙果种植实实在在地改变了郝堡村的产业结构和致富路径。接下来,我们要努力把‘花田火球’打造成郝堡村、双口镇的品牌,乃至北辰区、天津市的‘津农精品’。”米晓健满怀信心地说。

为盘活村里的闲置宅基地,完善乡村康养休闲游配套产业,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米晓健为村里规划引进民宿项目,打造了一批精品示范民宿。区别于传统的农家院,郝堡村的民宿没有土炕大灶,取而代之的是新式乡村风格:整洁的淋浴间、舒适温馨的卧室、厨具齐全的开放式厨房……精心打造的特色民宿既不失田园野趣,又颇具现代气息。

图片

民宿内景

“我们利用村民的闲置房,打造了5处精品民宿,已经全部完成出租,每年能为村民增收近万元。特色民宿项目给我们村和周边村子发展乡村游提供了食宿保障,也为发展乡村经济打开了新的思路。”米晓健说。

为迎合当下“露营热”的消费需求,米晓健积极谋划,提出利用村子广褒的绿化林区,发展林下休闲、露营项目的发展规划,将村里现有的12块迷你种植农场整体提升打造,购置烧烤设备、安装太阳能灯杆、装备休闲座椅等,打造近郊露营基地,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村里的中心街道因年久失修,道路狭窄,路面坑洼不平,一到雨雪天,积水严重,村民出行非常不便。经过米晓健的协调对接,今年10月,对村内主干道路实施提升改造工程,从制定方案到现场施工仅用了二十余天,整修后的道路平整宽敞、焕然一新。“这下好了,以后下雨天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满脚泥了!”村民们高兴地说。

图片

整修后的中心街道

为满足村民的休闲和文体生活需要,让群众更有获得感,米晓健积极推动在村里连心湖旁的空地上打造休闲娱乐广场,让村民们休闲纳凉、跳舞健身有了好去处。他还充分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资源,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邀请学者为村民上文化课,进一步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图片

连心湖上的休闲步道

如今的郝堡村,业兴、村美、民富,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谈及未来规划,米晓健干劲十足,“新时代新征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履行好第一书记的使命和职责,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打造田园+旅游+康养的特色产业综合体,提升经济活力,增加村民收入,让村民端稳‘致富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