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驻村一线的讲述】李际涛:让小小西红柿变成“致富果”

2022-11-01 13:31
二维码


记者 | 王秉文

视频制作 | 杨春治


沿着津芦线一路走过,来到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欢坨股份经济合作社。站在道路两旁,便能闻到空气中沁人心脾的植物芳香,进入温室大棚能看到翠绿的藤蔓上挂着如同一串串红色小灯笼般的西红柿,长势喜人。站在大棚里同种植户交流的正是天津市生态环境局驻东丽区金钟街欢坨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一书记李际涛。“西红柿种植是我们欢坨的主导产业,村子特有的‘胶泥’土质适合西红柿生长,种植出的西红柿深受京津冀及东北地区消费者的欢迎。”李际涛一边查看西红柿的生长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你看,我们的西红柿个儿大皮薄,一口咬下去汁水一下子就爆了出来。”

图片

李际涛(左一)同种植户交流

据李际涛介绍,欢坨村于2013年11月启动拆迁,同期启动还迁,截至目前宅基地全部完成拆迁,村民还迁至金钟新市镇,住上了楼房。2018年,欢坨村撤销村级建制,组织形式改为欢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中有西红柿种植户253户,约1000人从事西红柿种植。

图片

李际涛(左二)在宁河百利育苗基地现场调研

欢坨股份经济合作社以西红柿为特色积极打造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以特色农业为主题的“西红柿节”已成功举办三届,吸引了不少本地市民和北京客户驾车前来采摘体验。目前,西红柿种植面积约1800亩,共有大棚983个……靠着西红柿,欢坨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已经蹚出了路子,但发展仍面临着瓶颈。李际涛说:“欢坨西红柿名气大口碑好,却尚未形成成熟的品牌效应,标准化农业生产程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为了“多条腿走路”,本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的要求,李际涛牵线搭桥联系到中电科集团湖南红太阳新能源公司,与欢坨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大棚种植相结合,一手推动了农光互补项目落地欢坨。该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5亿元,计划在欢坨西红柿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将现代农业与综合智慧能源融合,通过光伏发电并入国家电网,启动2360亩大棚改造,打造“智慧能源+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李际涛说:“签约的农光互补项目是农业农村发展模式的新突破,是农业种植和低碳环保相结合、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创新尝试。”

图片

李际涛(右一)研究日常工作

村民们都说,李书记刚来到欢坨时“屁股还没坐热”就忙着四下走访,了解民情。李际涛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他说:“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同时,李际涛结合自己的驻村工作经历,向种植户宣讲政策法规文件,并结合专业领域,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方案。他把农户当成亲人,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谈,了解农户所系所想,做群众的“贴心人”。

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李际涛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部署要求,通过“党建+”形式进行组织联建、工作联动,把国家的政策贯彻好、落实好,真正让老百姓受益得实惠。同时,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带头慰问困难党员、群众20余人,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及时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积极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细心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图片

李际涛组织支部全体党员观看廉洁警示教育片

以小小的西红柿为载体,李际涛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农产品、夯实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横向融合延伸发展第三产业,带动村民的收入“节节高”。通红的西红柿,在大家“汗水”的浇灌下,变成了“致富果”。李际涛满怀信心:"新时代、新征程,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为已任,以科技创新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主线,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为了把欢坨建设成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化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