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在心头间 绘就新乡景

2024-10-14 11:17
二维码

文/李圆圆

宁和稻香家庭农场里创意十足的稻田画、趣味钓蟹项目,让游客尽享惬意时光;采摘大棚里瓜果飘香,甜了消费者的舌尖,也富了村民的口袋;村道宽阔平坦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日子也愈发红火起来……这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市委政法委驻宁河区七里海镇兰台子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村工作队”)用心用情办事、脚踏实地帮扶的生动注脚。

2021年,驻村工作队进驻兰台子村,以三年为期,深度融入对当地的帮扶行动。他们聚焦镇党委、镇政府工作全局,结合村庄工作实际,统筹协调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开展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思路越来越活、方法越来越多、成果越来越显著。


产业之变:农旅共兴富“口袋”

“过去村里主要依靠土地流转,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0万元,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回忆起初到兰台子村时的村集体经济情况,驻村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谭新光如是说。在他看来,村里缺乏产业支撑,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是村集体囊中羞涩的主要原因。如何为村里留下“带不走”的产业,成了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首要难题。

下田间、进小院、坐炕头、拉家常,工作队成员利用2个多月时间,遍访村里的农户、老党员、致富能手,推心置腹地听取意见,共同谋划村庄发展之路。

恰在此时,村里的土地承包大户李国志遇到了难题。早年间,他承包了村里46.6公顷土地,搞起了稻蟹混养,几年下来一直经营得不温不火,骨子里要强的他始终琢磨着如何寻求突破。

“农文旅融合作为一种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正逐渐成为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大势所趋,或许咱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做些尝试。”在一次与驻村工作队的交谈中,李国志受到了启发。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系统谋划,李国志扩大了经营面积,建成七里海宁和稻香家庭农场,整合稻田画、小火车、采摘园、河蟹垂钓等文旅资源,打造了一个集休闲观光、农业体验与亲子互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家庭农场一经开放,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节假日里日均客流量最高可达3000人次。

下好了农文旅融合的“第一步棋”,驻村工作队便盘算着通过进一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拉长旅游链条,让游客“留下来”。   

经过与村“两委”反复研判,邀请相关专家论证,驻村工作队把目光对准了村庄西北侧公路旁的一块用来堆放废铁的闲置建设用地。“如果利用这块土地建设一个农文旅综合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各类服务保障,这里将会成为周边片区农文旅产业发展枢纽,为村集体创收和村民增收助力。”谭新光说道。

经过精心谋划,兰台子村的农文旅综合服务中心产业发展方案最终通过市级评审。紧接着,清理废铁堆、修改设计图纸、报批规建手续、建设工程招标……驻村工作队克服种种困难,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采取乡村规划承诺制的方式,取得了村集体所有土地属性条件下的宁河区第一本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历时3个多月的建设,2023年11月,占地936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落成,可为游客提供接待、引导、讲解、休息、餐饮等服务。目前,村“两委”与宁和稻香农旅生态园签订使用协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万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盘活闲置宅基地,由宁和稻香家庭农场投资,打造上世纪80年代风格的精品民宿,有效拓展游客游览半径、延长观光时间,进一步带动文旅消费增长。如此一来,不仅村集体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村民也能实现在“家门口”挣到钱的愿望。

如今这批特色精品民宿已经开门迎客,络绎不绝的游客让兰台子村党支部副书记兰台春心里乐开了花。“农文旅融合发展这条路,真是走对了!”


环境之变:美丽乡村入画来

行走在兰台子村的胡同里巷,路边整洁干净、绿树成荫,各色花卉层次分明,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跃然眼前。

谁能想到,昔日兰台子村的人居环境曾一度困扰着村民。刚进驻兰台子村时,一封按满村民红手印的“请托书”递到驻村工作队手中,字字句句都是大伙儿最迫切的期盼。

过去,兰台子村的中心主街上每天都有不少大型货车通过,不仅对周边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造成安全隐患,沿街村民更是饱受噪音困扰,但囿于道路管理权限的问题,村“两委”难以对中心主街实现自治。“我们想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用再担心孩子们被大货车撞到……”“请托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村民质朴的愿望。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同村“两委”研判改善方案,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逐步推动落实。最终,在公路、交通等部门的协力帮助下,该路段公路级别下调为乡村公路,实现了乡村自治管理,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村民的“请托书”变成了“定心丸”。

道路实现自治,是驻村工作队推动改善兰台子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3年来,他们紧抓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风貌、人居环境明显得到提升——村里的骨灰堂前原先是数百米长的土路,村民经过此处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驻村工作队不等不靠,协调相关部门拆运20多车沥青渣土对该路段进行修筑增垫。驻村工作队还筹措来3万余元资金,用于清理村里的明渠水道淤泥、修筑部分破损路面、安装背街里巷路灯,还投资7万余元栽种树苗进行绿化,一棵棵海棠树从此在兰台子村生根发芽。每年春季,绚烂的海棠花将村庄装点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昔日光秃秃的街道变成了色彩斑斓的生态路,村民直呼:“不用上城里的五大道了,咱家门口就能赏海棠!”

“现在村里不仅环境美了,而且基础设施也提升改善了,每天晚上我们在广场聊聊天、遛遛弯,生活越来越有滋味。”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高建柱言语间流露出自豪之情。


民生之变: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自打2022年4月村里建成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兰台子村70岁以上的老年人再也没为日常用餐发过愁。

每天中午11点30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餐厅准时开餐,三素一荤一汤,每天花样不断,还有米饭、花卷、馒头等主食可供选择,搭配合理、营养均衡,每位老人每餐只需花2元钱,就能吃得舒心又顺口。于作海是这里的“常客”,他的孩子们常年在外地,平时只有老两口在家,有时候不愿意做饭了,就到这儿来,“饭菜便宜又可口,还能跟老伙计们聊聊天儿,忒美!”

作为七里海镇当时唯一的一座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早年间这里曾因墙体开裂、门窗破损、设施不全等问题,一直未能投入使用。驻村工作队摸清情况后,对房屋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摸排老年人就餐意向和人数,又聘来专业厨师,科学定制老年人食谱,确保饭菜一周不重样,老年人放心、安心、暖心就餐。除了提升餐厅外,日间照料中心还增设了休息室、老年活动室、卫生室,成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为老服务新阵地。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重新修缮和提升改造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就是要让老人们不出村也能享受到完善的为老服务,消除外出务工子女的后顾之忧,让老人们乐享晚年。”谭新光告诉记者。

不光是村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驻村工作队还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将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带到了村民身边。队员韩斌充分发挥法律专业的特长,走进校园开设预防校园欺凌专题讲座;队员曹飞作为天津市法学会的成员,积极为村民开展普法宣讲。此外,驻村工作队还依托政法系统资源,先后在村里组织举办“宪法宣讲进校园”“禁毒宣传到集市”“送法、送医、送文化”等主题活动,受益群众达千余人次,受到村民广泛好评。如今,村里向上向善的氛围日渐浓厚,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素养不断提升。

脚下沾满“泥土味”,“驻”在群众心头间。3年来,驻村工作队在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上不弃微末、不舍寸功。今年,兰台子村村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达到3.08万元,同比增长5.9%;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将达到25.92万元,同比往年增加近3倍。驻村工作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群连心,成为村民心中名副其实的“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