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2024-08-22 09:42
二维码

作者:杨文圣(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离不开改革开放。


教学对象:党员、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引导学员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战略部署

教学提示: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用“课件”和“教学参考”

教学时间:2学时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开放是推动国家繁荣和与世界接轨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党在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充分体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

改革开放至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是改革开放。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并强调这个“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新时代中国国情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的继续,也是改革在新时代的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不竭动力源泉。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前列;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也在逐渐增强……这些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创新空间,凝聚了强大力量,提供了持久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新征程上,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不能变,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变,因为改革开放并没有脱离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立场、原则不能变,做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这些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石,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守的底线。

二、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需要继续改革开放

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来自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挑战。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严峻的国际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这些都需要通过继续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加以解决。

(一)破解深层次内部矛盾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层次的矛盾进一步凸显,面临着诸多躲不开也绕不过的问题。比如,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的转变对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确保经济在“稳”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尽管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但区域、城乡、行业间的发展差距依然明显。再如,制度层面不够完善,制度框架中的空白地带、不同制度间的相互冲突以及制度更新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等问题,制约了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与成效;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传统观念、惯性思维及路径依赖仍然存在,缺乏足够的改革动力与勇气;一些领域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不仅难以衡量改革措施的实际效果,更无法及时调整改革策略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只有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二)驾驭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需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比如,经济增长前景不明朗,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货币政策频繁变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再如,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依然横行,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沉渣泛起,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和多变的国际舆论环境也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定不断面临波动和挑战,只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不是自然而然、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而是在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中前行的,改革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破冰船”。在复杂多变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面前,必须以自身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依靠主动作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占据先机和制高点。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积极主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三、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向世界释放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必将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包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重大战略部署,都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展开。

完善制度体系,奠定坚实制度基础。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完善制度体系,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有法可依,同时也要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加强法律的实施和监督。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以重点带动全局,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的协同,将制度改革与创新机制相结合,鼓励地方和企业大胆尝试,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成功案例。

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壁垒,支持民营企业扩大投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改革中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减轻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要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提高边远地区教师待遇。要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就业增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缩小城乡、地区和行业收入差距。

(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发展活力和广阔空间

现代化离不开开放,开放成就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新征程上,要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开放,为中国经济持续注入强劲发展活力,为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开辟广阔空间。

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要坚持走开放式创新之路,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同时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打造各种创新要素发挥集聚效应的广阔平台,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要通过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引进先进生产要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助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拓展国际市场,激发外资活力。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为外资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通过举办高规格的国际经贸论坛和展会,展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开放合作的决心,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和项目落地。同时,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实现资源和市场的双向优化配置。

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技术创新合作。通过签署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资本自由流动。此外,还要加强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国际合作,警惕逆全球化趋势以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思潮,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


结语

改革需要开放思维,接受新理念;开放需要改革破障,优化环境。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在经济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我们党总是能够通过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发展释放制度红利和拓展发展空间,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论。踏上新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的良性互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通过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适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